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最高法    最高检   公安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首页 时政聚焦 社会新闻 法制报道 反腐倡廉 财经金融 民众之声 房产动态 体坛内外 人物专访 人民时评
公检法司 经济与法 社会公益 食品健康 聚焦三农 名企风采 文化娱乐 环境热点 科技教育 旅游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时政聚焦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 阅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2025-09-18 10:05:12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1130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一)

  铭记历史的重要日子,必是历史铭记的重要时刻。

  202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思想如炬,精神不朽:一场盛大阅兵仪式,是中国日新月异的写照,亦是开创崭新未来的宣告。

  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以势不可挡?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从两个大局看,这是历史规律所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也经历了数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从那以后我国形势江河日下,中华民族陷入几乎亡国灭种的深渊!现在则完全不同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古人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说的就是历史规律。”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造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原因;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

  8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强调,“在世界百年变局中,中国提供了稳定性和确定性。我们将继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天安门城楼见证,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宣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从“不可逆转”到“势不可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大势所趋,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所系。

  “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二)

  势不可挡,势在“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复兴大势不可阻挡的根本所在。

  党的奋斗历程昭示复兴大势——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上海黄浦江畔。1868年建成上海第一座公园,入口却竖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那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如今,这里早已是这座人民城市的开放场地。黄浦江两岸,一侧是焕新的百年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一侧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陆家嘴金融城”……

  北京东交民巷。从1901年9月到1949年2月,这里见证从“禁止中国百姓居住,禁止中国军警穿行”到“入城部队必须经过”,“国中之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从1949年10月到2025年9月,这里见证从“飞机飞两遍”到“飞机展示不完”,今日中国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强大能力。

  从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放眼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是领航复兴伟业的中流砥柱。

  思想之光照亮复兴之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上海的发展变迁,是一个生动缩影。

  2007年5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所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创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新时代以来,从勇担建设“五个中心”的重要使命,到“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再到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海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万亿元。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观察复兴大势的重要窗口。

  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截至2024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

  2015年12月、2025年7月,党中央两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到“一个优化、六个建设”,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现代化人民城市理论为我国城市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指明实践路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在新时代的原创性突破。

  向历史回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就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党领导人民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绘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画卷。

  一个真理颠扑不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个结论分外明晰:“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三)

  势不可挡,势在“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唯一正确道路。

  从“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从“现代化的迟到国”到“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国为什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书写了“两大奇迹”新篇章,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是复兴大势不可阻挡的牢固基础。

  战略支撑赢得战略主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得对、走得通——

  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是我们党创造辉煌历史、成就千秋伟业的成功秘诀。追梦逐梦向复兴,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两个饭碗”,见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

  “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农业科技现代化为支撑,我国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新时代中国实现了“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历史性变革,夯实了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新时代中国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规划”,彰显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系统观念。

  针对中国正在进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外媒发表题为《中国2025:世界见证规划的力量》的文章,表示“世界正在见证一项集国家规划、科技创新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于一体的发展战略的展开”“中国模式正在塑造21世纪”。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从“一五”到“十四五”,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计划)像“时间的刻刀”,把积贫积弱的农业国雕刻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我们党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拥有坚实战略支撑。

  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全国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正是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的秘诀。

  实践创新赢得发展主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得稳、走得好——

  8年时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堪称“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深刻表明“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

  今年8月,《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公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重要支撑。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四个重大转变”,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

详情: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5/0918/c1003-40566277.html

 

 

相关文章
2023-12-29 12:26:36
2024-10-09 10:31:22
2024-09-13 15:59:04
2025-03-02 09:43:41
2023-06-29 10:56:44
2023-01-12 11:02:32
2024-02-21 11:37:09
2024-12-11 12:06:20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标题 内容

最新热图

最新更新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