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最高法    最高检   公安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首页 时政聚焦 社会新闻 法制报道 反腐倡廉 财经金融 民众之声 房产动态 体坛内外 人物专访 人民时评
公检法司 经济与法 社会公益 食品健康 聚焦三农 名企风采 文化娱乐 环境热点 科技教育 旅游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娱乐 >> 如何借鉴古代选贤任能的历史智慧培养优秀的人才? >> 阅读

如何借鉴古代选贤任能的历史智慧培养优秀的人才?

2020-01-09 15:38: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80

 2019年12月21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在京举办了以“中国古代选贤任能的历史智慧”为主题的读书研讨会,探讨如何借鉴和发挥中国历史上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制度优势。

  “《左传》中让贤的故事仿佛一面镜子,让大家更清晰地看到了当前选人用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自身的差距”,全国工商联办公厅副主任沈丽霞说,能够举贤让贤,做到‘外举不弃仇,内举贤不避亲’,必须了无私心,一心为国家社稷着想。任用贤能,除了考试面试成绩以外,也要重视个人品德以及工作的实际表现。另外,从众的本质是‘从善’,征求群众意见是为了找到最优方案,对于我认识民主集中制的优势,也有很大帮助,更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执行主任谷文国表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大者指其根本,小者指其枝节。正如《大学》中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定要分清本末。谷文国认为,学习传统文化,不同层次都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尤其需要从立体的方面看,尽量避免一概而论和随声附和的见解。

  “在古代,举贤让贤的出发点是一心为公,只有无私的贤者才能举贤,举贤只是人心本具的明德在官吏推荐提拔方面的一种彰显”,中央党校博士、《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组织部部长罗嘉羽提出,举贤让贤的根本在于人心,在于“明明德”。“任贤使能”的本意是举荐任命贤德之士而使令、教引有才之士。借鉴古人的智慧,我们今天选拔官员,既要从制度入手设计有利于举贤任能的人才选拔机制、监督考核机制,进一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要从根本出发,从教育出发,培养更多的贤德之人。

  中国文化国际合作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刘艳霞对青少年教育问题有切身感受。她认为目前重视阅读、重视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适合幼儿、青少年的优秀绘本、少儿图书尚有欠缺,存在着低质化的问题。我们需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对中华文化建立起亲切感、信任感,给青少年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提供更优质的精神营养。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余莉为本次读书研讨会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任贤,首先必须培养贤才。圣贤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贤,离不开圣贤经典及圣贤教育的长时熏修。读书人所读之书是圣贤之书,所接触的老师也是圣贤之师,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皆是圣贤大道,久而久之自然会熏陶为圣贤君子。这就是孔子所讲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她认为,一个人接受圣贤教育并长时熏修之后,自然就能够分别是非、善恶、真伪,从而亲近真善美,远离假恶丑。这才是现代素质教育所应当追求的目标。选贤任贤方面也反映了同样的道理。非贤人不能识别贤人,更不会任用贤人。中国传统盛世之所以能够出现“人才辈出,文武并兴”的局面,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从教育、考试、选拔、考核、法律、监察、培训、激励制度等多方面落实了“爵非德不授,禄非功不予”、“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的原则,从而真正做到了“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因此,我们只有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治国理政思想和制度体系,才能真正对之生起信心,才不会盲目崇拜照搬西方的制度,避免出现“异体移植”和“水土不服”的问题。(刘余莉 中青在线记者 姜继葆)


相关文章
2023-10-27 18:16:29
2023-01-05 11:43:47
2022-07-12 09:32:31
2024-02-18 16:56:00
2019-10-05 11:45:58
2024-01-04 17:44:35
2023-04-19 10:26:04
2019-11-24 19:52:13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标题 内容

最新热图

最新更新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