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最高法    最高检   公安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首页 时政聚焦 社会新闻 法制报道 反腐倡廉 财经金融 民众之声 房产动态 体坛内外 人物专访 人民时评
公检法司 经济与法 社会公益 食品健康 聚焦三农 名企风采 文化娱乐 环境热点 科技教育 旅游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娱乐 >> 中国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传承历史文脉的“接力长跑” >> 阅读

中国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传承历史文脉的“接力长跑”

2019-07-08 16:49:01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63

  鸟瞰良渚古城遗址。
  蒋洋波摄(人民视觉)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伍宗保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在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居世界第一。

  良渚古城遗址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20余年申遗路,伴随着在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准平衡点的不懈探索,也推动着考古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不断深入。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申遗成功后,如何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这场“接力长跑”还将继续。

  

  当地时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的消息,从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

  7月7日,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网上预约系统上线,“抢”到首批预约名额的访客,从8日起有望进入这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以考古为特色的遗址公园,遥想5000年前建在水乡泽国的良渚古城。

  7月中旬,“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特展也将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开展,展期持续3个月。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件有关良渚文化或受良渚文化影响的玉器,将集中亮相。

  “后申遗时代”,如何把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也吸引了更多关切。

  考古发现

  古城遗址规模庞大,出土玉器制品精美

  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

  良渚古城遗址因最早在杭州余杭区良渚镇发现而得名。1936年,施昕更先生在良渚镇进行首次发掘。此后,考古学家对良渚古城遗址不断研究并证实:距今5300—4300年期间,在中国南方的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良渚文明。

  经由数十年考古发掘,良渚古城遗址逐步显露惊人面貌:面积631公顷的城址,由宫殿区、内城与外城组成,规模宏大;库容量4600万立方米的外围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的11条人工坝体,以及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保存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墓地有瑶山、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和卞家山5处。

  玉器文明是良渚文明的又一重要特征,种类丰富,许多还雕有精细的纹饰,达到中国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介绍,反山遗址出土器物包括玉、石、陶、象牙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组),玉器占90%以上,瑶山遗址出土随葬品754件(组),其中共出土玉器678件(组)。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证明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国家文明阶段。”中国考古学家严文明如此认为。英国知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曾认为:“如果放在世界的框架上来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几乎是同时的。”

  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成果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全国统编中学历史教科书已将良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申遗之路

  协调推进保护发展,参与国际交流合作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申遗逐步提上日程。1994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2017年,明确了良渚古城遗址“良渚古城+瑶山遗址+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申遗范围,包括遗产区14.3平方公里和缓冲区99.8平方公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良渚申遗顾问陈同滨表示,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良渚古城遗址,并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伴随着“道阻且长”的申遗路,对良渚古城遗址的综合保护持续推进。杭州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探索遗产保护和民生协调发展的新路。遗产区内,以现有自然生态为基础,对历史环境修复净化、美丽提升。遗产区外,注重良渚文化基因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传承导入,以文创和旅游为主要产业,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产业活力的美丽城镇。

  2000年以来,浙江决心用两年时间关停良渚古城遗址周边的31家石矿。昔日的采石场、化肥厂,如今已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余杭区还废弃了横穿莫角山宫殿区的老104国道,在该区块600余亩空地覆盖绿植。

  “2013年以来,占压遗址本体、影响遗址本体安全的建筑物基本搬迁、拆除,并复耕复绿,极大减少了对遗址本体的干扰。”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表示,既要保护大遗址在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受破坏,又要让群众共享保护和发展的红利,“良渚探索”努力在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准平衡点。

  考古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也不断深入。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俊杰说,良渚古城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组建后,管委会出资建设近5000平方米的考古基地,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勘探经费。此外,杭州市还推动良渚古城遗址考古、保护、展示项目的国际参与和交流互动。

  后申遗时代

  技术创新助力传承,面向公众开放展示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表示,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守护好人类共同的文化家园。

  “后申遗时代”,如何在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利用等方面有所突破?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提出3个关键词:保管员、研究员、推广员。

  当好良渚古城遗址的“保管员”,持续完善保护规划和管理体系,创新运用5G等技术加强对遗产区的动态监测。当好良渚文化的“研究员”,开展重大考古项目,推进重点研究课题,把蕴藏其中的文化基因、文明记忆、民族精神挖掘好、梳理好、阐释好,向世人更好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当好良渚文明的“推广员”,积极探索和创新活态利用的有效路径,用现代语言讲好传统故事。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积极探索之一,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开始向公众有限开放。

  “地下气象万千,地面土丘一片”,像良渚古城这种不好直观呈现的遗址,其保护展示一直都是业内公认的难题。而且,地处江南潮湿地区,受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良渚古城遗址特别是考古发掘现场的保护难度较大。针对这些难题,良渚古城遗址探索“现场+场馆”的综合展示体系,尝试用复原展示、科技展示、影像展示和标识标牌系统展示等手段,分类分片开展古城遗址的现场保护展示,力求让普通访客也觉得“有看头”“看得懂”。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8日 16 版)

相关文章
2023-12-04 16:56:01
2019-11-12 11:02:24
2020-07-11 11:12:05
2021-03-12 17:33:15
2019-10-29 11:04:45
2021-03-12 11:17:17
2019-10-18 12:05:11
2023-05-02 16:35:34
相关评论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标题 内容

最新热图

最新更新
最新推荐